用户名:
密码:

《环境保护》杂志社官网

华北
        
东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西北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资讯 >

陕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整体达到有评价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时间:2022-05-12 15:01来源:陕西省生态环境厅 点击:
导读:5月10日上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副处长来国伟先生、二级主任科员陈琛女士,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高研芬女士,陕西省核与辐射...
          5月10日上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副处长来国伟先生、二级主任科员陈琛女士,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高研芬女士,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副站长杨秋荣先生,介绍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去年6月,陕西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我厅相继出台了《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绩效评估办法(试行)》《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规定》和《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实施细则》等文件。同时,以“抓点示范、典型引领”活动为抓手,推动各市(区)落实《实施意见》。以上工作的深入推进,标志着全省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建立。
       树立“监测为民、监测利民、监测亲民”理念,不断满足老百姓的环境信息知情权,并影响老百姓从出门看天气,到出门看空气的生活习惯改变。同时,各类环境监测信息和数据被广泛应用于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支撑、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评估、环境风险预测预报、突发环境事件追踪溯源以及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环境质量考核等工作中。
       近期,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和生态环境监测方案,明确了2022年9大类48项例行监测任务。下一步,将持续以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为重点,巩固环境质量监测,强化污染源监测,拓展生态质量监测,按期高质量完成各项监测任务,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发布会现场,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高研芬女士,回答了《环境保护》杂志记者提出的关于生态遥感监测方面的问题。
       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开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我省实际,2019年以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综合运用遥感监测、地面监测、模型评估及专项调查等方式,开展了全省和秦岭地区生态质量监测评价、面源污染遥感监测和自然生态详查等工作。
       2021年以来,重点完成了“十三五”期间全省及秦岭区域、黄河流域陕西段全部县区的生态质量评价工作。针对全省秦岭区域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区域开展了专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完成了2021年全省和秦岭区域全部县区的生态质量评价。完成了“十三五”期间全省、渭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陕西段及秦岭地区面源污染遥感监测评估,建设了适用于全省的面源污染评估模型,并提出针对性的面源污染防治建议。完成了2021年877个点位的省级自然生态详查,包括全省生态遥感核查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自然生态变化详查。监测成果表明:2016-2021年,全省生态质量达到“优”的县区面积增加了18个百分点。秦岭区域作为我省生态质量最佳的区域,2016-2021年,生态质量达到“优”的县区面积增加9.65%。
       在创新方面,归纳起来就是实现了生态遥感监测四大创新:一是拓展监测模式,初步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的秦岭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二是打破数据壁垒,首次实现了生态环境与水利部门地面监测站网的共享。三是突破技术瓶颈,首次构建了适用于我省的面源污染遥感监测模型。四是提升工作效率,信息化工作模式为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手段。(曹潇华 董卫新)
------分隔线----------------------------
推 荐